Top
首页 > 童学会 > 少儿教育资讯 > 正文

家长注意!今年只有这29项全国性竞赛活动才合规!

少儿教育资讯 2019-05-05 10:36:06
[摘要]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确定29项竞赛活动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这份“白名单”一经公布,就在中小学生竞赛圈和培训圈中引发了“地震”。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确定29项竞赛活动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这份“白名单”一经公布,就在中小学生竞赛圈和培训圈中引发了“地震”。


  按照教育部规定,这份“白名单”每年动态调整一次,“白名单”以外面向中小学生的所谓全国性竞赛活动均不合规,教育部将通过调研、巡查、接受举报等方式强化对竞赛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举办的将严肃处理。


  为什么要列竞赛活动“白名单”呢?这份“白名单”的公布对中小学生及家长带来哪些影响呢?《中国教育报》组织相关专家对此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解读,今天小编就为您带来权威的专家声音。


  如果您还不了解这份“白名单”的具体内容,贴心的小智先把名单奉上↓↓↓

微信图片_20190505105504.jpg

  

(图片来源“微言教育”)

  竞赛“白名单”传递出4个重要信息,你了解吗?

  治理面向中小学生竞赛活动,是从国家到地方的一项系统性工作,社会各方尤其是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能从这份竞赛活动“清单”及其相关规范中,感受到四个重要信息:


  一是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一切竞赛活动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体现发展素质教育要求,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严格管理,从严控制竞赛活动总量,从严限制学科类竞赛活动,从严规范竞赛活动面向学段,从严规范竞赛活动命题,从严规范竞赛成绩的呈现与使用等;


  三是必须坚持公益性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仅比赛本身要坚持“零收费”,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学生和家长转嫁活动成本,或通过组织培训、推销或变相推销资料、商品等方式搞“体外收费”;


  四是必须规范结果使用,特别是通过严格监管让竞赛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真正“脱钩”。



  为啥要列竞赛“白名单”?是为了......

  

微信图片_20190505105517.jpg


  目的1: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规范教学秩序


  竞赛本无罪,科学、合理的竞赛活动对培养中小学生的个性特长确有作用,但是变了味的竞赛害人不浅。较长时间以来,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种竞赛活动名目繁多,良莠不齐。


  由于缺乏严格规范和有效管理,有的未经备案或审批擅自组织开展,有的与招生入学挂钩,有的借机推销教辅、书籍、商品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的推手,扰乱了中小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招生秩序,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破坏了教书育人良好生态。甚至一些学校把竞赛作为体现业绩的“帽子”与“贴金”逐利的工具,将之开辟成“应试”的新战场。


  根据此前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就是要坚决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让竞赛回归到竞赛的原本价值上来,回归到教育的“立德树人”导向上来。


  目的2:发挥竞赛的育人功能,杜绝把其仅仅当作招生入学的“敲门砖”“入场券”


  此次教育部正式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可被视为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的雷霆行动。教育部“白名单”上的竞赛分三类:科技创新类、艺术体育类、学科类,其中学科类的赛事全部只面向高中生,可谓真正地“缩水”“瘦身”,与教育部此前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的精神完全一致。


  其真正目的不仅如此,而是让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回归本位,发挥竞赛的综合育人功能,杜绝把竞赛仅仅当作招生入学的“敲门砖”“入场券”。


  目的3:肃清一些赛项存在的超标超前、强化应试等问题,让校园安静、家长安心


  近些年来,强大的利益驱动让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名目繁多、良莠不齐。媒体曾披露有的省域内各级竞赛活动多达500项以上。其中,不乏一些导向正、质量高、信誉好的项目,但不少赛项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超前、强化应试、过度逐利等问题,甚至还和一些学校招生入学、校外培训暗中关联,直接导致了家庭和学校在“剧场效应”中难以自拔,严重违背了中小学生成长规律。


  总体上看,这些数量过多过滥、管理缺位失范的“赛”现象,让校园难安静、家长难安心,成为罩在中小学生头顶的另一重“雾霾”。



  “白名单”的这些影响,或许跟你就有关

  微信图片_20190505105521.jpg


  有助于保障全国性竞赛的水平


  层层甄选、严格监督,有助于保障全国性竞赛的水平。资质原则、素质教育导向原则、严控竞赛数量原则、一律不得收费原则等“硬杠杠”守住了公益竞赛的边界,恪守了教育活动的底线。


  禁绝收费、压缩赛事,既是给家长减负,也是为学生减负


  在本次最终公布的29项竞赛活动中,科技创新类包含12项,学科类包含13项,艺术体育类包含4项。学科类竞赛占比为44.8%,面向群体仅为高中生。更重要的是,严禁将赛事成绩与招生挂钩,等于关上了把竞赛当作招生入学“敲门砖”“入场券”的大门。


  学生和家长有了权威指引,不符合要求的竞赛活动没有了“市场”


  本次“清单”的发布,“晒”出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目录,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有了刚性标准,不符合要求的便没有了“市场”。29项“清单”使中小学生和家长选择正规的科技创新类、学科类、艺术体育类全国性竞赛活动有了权威的指引,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将得到有效发挥。随着这些制度和机制的落实,基础教育必将扫除“雾霾”,呈现出新时代立德树人新气象。


编辑:魏思明

相关热词搜索: 全国竞赛活动 白名单 影响

上一篇:普惠性学前教育必须追求优质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