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区乐居厂小学召开期中家长会 学校供图
家长会是连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桥梁。一次次双向沟通的家长会,能促进家庭与学校良性互动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家长,学会开家长会是陪伴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之一。但开家长会时,家长们要注意听什么?大家心中完美的家长会是什么样的?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家长和专家,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怎么说。
积极参会是对孩子重视的表现
“我的女儿今年上四年级。从她上幼儿园,我便以‘某某妈妈’这一家长身份参加孩子班里的家长会。‘妈妈’做得到位不到位,合不合格,能不能跟上学校教学育人的‘节奏’,这些曾让我觉得很新鲜,也紧张、迷茫过。”家长吕女士说,第一次参加孩子幼儿园的家长会时,老师讲的都是常规内容: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入园须知、家园共育等。作为新手家长,当时她更希望老师分享一些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适应集体生活的方法,以便于“手忙脚乱”的新手家长尽快进入角色。
“经过多年积累,现在我已掌握了一些实用经验。”吕女士说,作为家长,在参加孩子班级家长会时,着装要得体、大方,这也是对老师最基本的尊重。尽量早到,不要迟到。充分利用会前时间,和老师或其他家长沟通交流学习方法、分享经验。提前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老师讲的重点记录下来,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多与孩子进行正向、有效的沟通交流。
采访中,有家长表示,现在通讯方式如此发达,平时老师们会把孩子们的情况或需要家长配合班里的事项分享到家长群里,家长和老师通过电话或微信沟通交流也很顺畅。在这种情况下,线下家长会还有必要参加吗?对此,吕女士说,线下家长会老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不但必要,而且效率更高。另外,家长积极参加家长会,也是对自己孩子重视的表现,是对孩子在行动上的支持,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期待了解“在校表现”
“每学期我们学校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几次家长会。我身边的家长们大多数都很重视,会协调好时间积极参加。”家住南郊的初中学生家长张女士说,通常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作为初中学生的家长,孩子每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她希望更多地了解一些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以及在校期间的进步和成长。
“通常我们班的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会协调各科老师轮流介绍各科学习进度、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近期学习成绩等,家长们听得多,但很少有机会和老师现场沟通交流互动。”张女士说,她能理解老师工作的繁忙,要真的和每个家长一对一沟通交流也不现实。印象中,她女儿小学时的班主任,会采用给每个同学写评语的方式,让家长了解更多孩子的“在校表现”。
“你平时很文静,希望你多多发言,如同运动会上的你一样,像一只飞奔的小鹿一样勇敢……”张女士回忆说,老师这段不长但走心的评价,让她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回家,她将老师的评价分享给女儿后,孩子感到了一股温暖的力量,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上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因为沟通交流不畅,很多家长和孩子处于“零沟通、零交流”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其实更是渴望,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了解更多孩子的在校表现,以便家校共育形成合力,助力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据此,张女士建议学校:“倡导老师采用评价和一封信的形式,和家长们说一说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心理变化、学习上的薄弱点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等,以便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改进、提升、完善。”
把家长会当作学习的好机会
家住南稍门附近的家长王女士有两个孩子,儿子上高中,女儿正上幼儿园。面临二孩即将到来的幼小衔接,“是否应该提前让女儿学习学科类知识”,一度让王女士非常焦虑。这次家长会上,老师明确告知家长,在孩子幼小衔接阶段,要着重做好身体、心理、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准备。对于学科类知识,不建议过早给孩子灌输,以免影响孩子对后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有了老师的建议,王女士说,目前她已不再焦虑,感觉更有底气了。
“参加完二孩的家长会,我又去开了正上高中的大孩班里的家长会。”王女士说,和幼儿园不同,高中的老师提醒家长要让孩子重视基础知识,做好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扎实夯实基础……这又为她指导大孩明确了方向。伴随着两个孩子的成长,王女士已经参加了数十次家长会,但她感觉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王女士说,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要把家长会当成一次学习的好机会,认真领会老师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家长会也为家长们搭建起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借鉴优秀家长的好做法、好经验,结合老师的分享,有针对性地形成自己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养成更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助力孩子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配合学校制定家庭学习计划
家长会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家校共育。一个含金量高的家长会,会让家长清晰地了解到自家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心理、社交等情况。通过家长会,老师可传达教育理念和教学计划,同时收集家长反馈。
知名教育家刘鹏说,对老师而言,家长会说啥内容,要认真谋划、精心准备。说成绩不能只看分数,可对比同学们的进步情况、班级排名趋势。可通过展示课堂精彩瞬间、小组合作成果等,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日常点滴。在跟家长分享时,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可通过增加“提问解答”“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前规划好时间,保证每个环节有序进行。
对家长来说,参加家长会就要带着“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目的,认真听老师说,并记录重要信息,包括自家孩子的优点和不足等。留意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和教育计划,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家庭学习计划。家长会后,家长要积极和孩子沟通,不要只强调成绩,可从老师提到的点滴入手,鼓励孩子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督促孩子认真执行已确定的家庭学习计划,每天安排固定学习时间,在积极参与孩子学习教育过程中,以鼓励引导为主,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孩子施压。
编辑: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