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各种假期兴趣班也扑面而来。面对这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家长们就开始地毯式地搜索各种暑期培训班,少儿街舞、机器人、乐器、围棋、游泳……各种线上线下培训数不胜数。教学质量不过关、师资有问题、小班变大班、课程货不对版,更有甚者,有的暑期班课没上几节,培训班就关门了……西安市碑林区检察院检察官通过案例聚焦暑假培训班“乱象”,梳理避坑指南。
芳芳的母亲杨女士在某舞蹈中心为女儿购买了8000元的课程,学习10节课后该校区停课迁址,因新校区离家较远、交通不便,杨女士要求停止上课,并要求退还剩余培训费。舞蹈中心称,上课地点不属于合同约定的条款内容,迁址不构成严重违约,杨女士无权单方解除合同。
舞蹈中心的说法合理吗?杨女士可以要求退费吗?检察官介绍,舞蹈中心说法不合理。授课单方变更上课地点构成违约。履行地点的变更会对芳芳履行合同造成实质性影响,故杨女士有权解除合同,培训学校应将剩余培训费退还。
培训班常见都有哪些“陷阱”呢?检察官进行了梳理。
■ 过分包装师资
为招揽生源,培训班招生简章往往在广告中宣称由知名教授和专家授课,一旦开课,所谓的专家和教授便不见踪影,前来教课的老师总是因为种种原因换人,甚至还有无相应资质的“老师”滥竽充数。
■ 订立欺骗合同
某些培训班见一些学生家长觉得收费高而犹豫,就与学生家长约定便宜的学费。然而,培训班一开课,就不断列出新的理由要学生加钱。此时,学生已经交了培训费用。一般家长都会选择补交额外的学费。
■ 小班变大班
招生广告明明承诺为了保证上课效果,一个班只收10人。可是开课后新生不断插入,最后小班变大班。
■ 授课点不固定
有些培训班教学地点经常更换,忽视合同内容中的指定授课地点,临时授课场所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有待考虑,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临时性。
■ 强制售卖资料
一些培训班强行要求学生购买他们准备的培训资料。如果不买,在学生考试不及格时就以此推脱教学责任。
针对部分兴趣班的各种陷阱,学生和家长在参加培训班时一定要谨慎。
对此,检察官提醒,要查看办班者的证件是否齐全、是否有效。合法证件主要是教育部门审批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民政部门颁发的《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除了查看资质之外,家长们还要详细了解培训班的教学方法、时间、成果等细节。
报班前要注意履行相关法律手续。在参加培训班前,要与培训班签订合法有效的培训合同,要注意将违约责任写入合同内容。同时,还要保存好各种入班的收据、发票、合同、培训证之类证据,以便在出现纠纷时投诉有据。
编辑: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