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机制,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竞争,大到升学考试竞争,小到班级干部的竞选。从小引导孩子以正确的态度理解和面对竞争,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也会对孩子一生的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父母自己要有看待竞争的正确态度,不要因为攀比激发孩子的不良竞争心态。有的家长受到教育功利化心态的影响,总喜欢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攀比,或者在言行中对孩子产生不良引导。比如孩子拿着考得不错的试卷回家,兴高采烈地和家长汇报,家长的回应不是对孩子的努力和成绩表示认可,而是问他:“这次考试有多少同学的成绩超过你了?”长此以往,一方面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另一方面学习动机会产生偏离,不是以提升和完善自己为目标,而是以超过其他同学为目标。当孩子有一天发现,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和期望,也无法超越所有同学时,他就会感到无力甚至绝望。而父母如果能有正确的观念,不是总拿孩子进行横向比较,而是引导孩子多和自己比较,只要比过去的自己有进步就值得鼓励,这样孩子也会形成对自己和对竞争的正确认识,会更有动力去追求新的目标和进步。
其次,要引导孩子多从正面角度看待竞争,将竞争变成激发自己上进的动力。竞争本身不是坏事,它可以帮助人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人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帮助人找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但如果不能正确面对竞争,则容易给人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对在某方面表现比自己好的人产生嫉妒心理,这样的后果一是产生自我否定,破坏自己内心的平静,二是不去想着如何提升自己而是想着如何打压别人,以致破坏与他人的关系。在一项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研中发现,在与他人比较中产生自卑感和嫉妒感,是当下中小学生群体中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之一。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多从正面角度认识竞争,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和公平途径来赢得竞争,通过虚心学习他人或竞争对手的长处来让自己变得更好。
再其次,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输赢观,能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和接受失败。有不少孩子在生活中面对竞争或比赛时,只能赢不能输,一旦输了就不能接受甚至崩溃。面对输赢的态度很能反映出一个孩子的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在竞争或比赛中,输赢是难免的,此时父母可以利用这样的契机,培养孩子对竞争的正确认知和积极应对挫败的能力;可以告诉孩子,失败也是自身成长的机会,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要放手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去学会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更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信心、抗挫能力正是在一次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和锻炼起来的。
最后,培养孩子的宽广胸襟与合作精神,不要将他们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始终不应忘记我们最终的育人目标是什么、我们想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教育过程中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一方面要培养孩子不怕挑战、勇于面对竞争的精神,让孩子了解客观现实,正确看待竞争,努力把握提升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要避免让孩子因过于看重竞争结果而产生偏激和狭隘心理,变成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的利己主义者。比如在一次学校运动会中,一名中学生在跑步比赛中看到同学不小心摔倒了,他选择去扶起同学再一起往前跑,虽然可能影响了自己一时的跑步成绩,但这名中学生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爱心、乐于助人的品格、宽广的胸襟,是对他的长远发展来说更为重要和可贵的品质。父母也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不要只关注孩子一时的考试得失或学业排名,更要关注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如果孩子能成为一个善良、乐观、胸怀广阔又有合作精神的人,父母也完全可以放心,他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
编辑: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