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童学会 > 少儿教育资讯 > 正文

陈斌:守护革命文物 做红色文化的忠实传播者

少儿教育资讯 作者:魏思明 2019-05-29 14:15:38
[摘要]在西安,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纪念馆,尽管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是,“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它们都承载、讲述着关于西安、关于中国的每一段生动的历史,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历史责任。只不过,了解历史只是一个开始,用他们的努力,“让观众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让人民在持续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养,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这才是像陈斌这样的纪念馆人最为重要的时代使命!

  陈斌,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馆长,一位年轻的80后。从1998年进入西北大学历史系开始,他的命运就注定要和文物保护连在一起……

  ·初心:从考古一线走向管理层 文物保护始终放首位

  2017年,陈斌从西安事变纪念馆被调动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担任馆长。在此之前,陈斌任职过6个完全不同的工作岗位。其中8年的时间,他都在从事一线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从2010年起转型走向管理岗位。

  “我的专业是文物保护,不管走到哪里,始终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从具象的一件件刚刚出土的文物科技保护,到后来从事的大体量文物保护,包括在钟鼓楼任副馆长时,曾经参与过钟鼓楼整体的保护维修及“点亮工程”,再到革命纪念馆从事管理工作,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历史文化传承,文物保护都是基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忠实载体,我们首先要通过保护让他们尽可能长久地流传下去,接下来才是考虑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追求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服务当代社会。”

  “在大学我的导师眼里,我的专业能力是非常好的,现在老师仍然会因为我没有一直在一线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而感到可惜,但是在去年的同学会上,说起每个人毕业后的经历,我觉得我为文物保护做了很多事,可能不像一线那么具体,但是回想起来,初心不变,倍感自豪。”

  ·使命:革命类纪念馆日渐火爆 纪念馆人承担责任更重

  社会公众对纪念馆的关注越来越高,十几年前的“八办”纪念馆一天的游客数量只有百十人,但如今“八办”每日游客接待量近2000人。作为革命类纪念馆,“八办”并不像兵马俑或者钟鼓楼这样的地标性景点,能够做好功课慕名来到这里参观游览的游客,绝大部分都具有厚重的文化情结和历史积淀,所以“八办”纪念馆对馆内展出的内容非常慎重,并长期坚持根据一些历史亲历老同志和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线索,组织业务工作人员以严谨的态度扭住不放地去调研、去核实,并根据成果及时调整展线和社教内容,以期让纪念馆的革命故事逐步去接近史实。

  在陈斌看来,革命类纪念馆不同于历史类博物馆,尽管革命文物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往往不如历史类博物馆珍品那么高,但是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革命类纪念馆主要保管着种类繁多的文物,目前“八办”馆藏文物共616件,主要是纸质类的文件、纺织品等等,虽然和历史类博物馆的各类藏品相比,观赏性并不高,但是对记录革命历史、弘扬红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在“八办”仍坚持定期看望慰问革命亲历者及其子女,收集各类革命义务,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友好捐赠,并坚持不定期向革命前辈征集口述历史,将这些口述历史转化为馆藏珍贵史料,经专家论证无误后在展线上予以展出。

  “除了保护和收集整理外,我们还要对现有的这些文物进行研究,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文物活灵活现,真正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在这些工作基础上,纪念馆按照做好社会教育的终极目的,主要开展‘走出去’和‘请进来’活动,认真按照中央、省、市委宣传部的要求,每年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把红色教育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中;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组织和团体来到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

  ·革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做实新时代的红色教育

  和平年代里,如何做好革命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把和游客距离最近的讲解人员,从填鸭式的‘讲解器’变为研究型社教人员,不能只是局限在照本宣科,而是要通过主动学习研究,在讲解中,他们或侧重于展览讲解、或侧重于军史讲授、或擅长专题性讲解、或擅长青少年互动教育,真正把讲解人员培养成为专业过硬、技术娴熟、既懂教育学又会心理学的一专多能型社教人才。同时,从革命文化的传播形式上,我们也充分利用现代“两微一端”新媒体技术,充分结合现代化的自助讲解设备,依托“互联网+革命文物”的发展契机,让每个游客都获得最佳的游览体验,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纪念馆目前正在实施的智慧导览系统预计在年底完成,到时也欢迎大家前来实地体验。”

  目前革命教育宣教工作的难点在于青少年教育这部分,因为革命文物的可观赏性不足,在吸引年轻受众方面会差一些,而且因为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青少年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陌生感,缺少了解的欲望,即使来到纪念馆也只是局限在“到此一游”。针对这样的情况,“八办”纪念馆创建了“我是小八路”的青少年教育课程,去年被评为“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十佳教育示范案例”。“我是小八路”面向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学生,让学生来到纪念馆不仅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而是参加互动式体验活动,穿上八路军的衣服,站队列、打背包、包扎伤员、运送物资等,在这样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通过讲、唱、引的教学方式,进一步锻炼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让他们健身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寻找智慧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现在每个周末都有大批学生来到“八办”参加这样活动。同时针对成年观众的“我要当八路”成年人体验活动也正在策划中,陈斌希望能通过这些互动式体验活动,充分依托纪念馆重要的文物和史料,讲好红色故事,让大家在参与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凝聚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展望:尊重历史,继往开来,希望祖国的下一代拥有更大格局

  当被问到该如何对下一代做好红色教育时,陈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年前在西安事变纪念馆,曾经举行过一次“九一八”纪念活动,来自一所小学的同学们表演了一场诗朗诵,孩子们讲到,‘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愿意看到侵略者跪在我们面前忏悔,我们想看到的是各国孩子们手拉手,共同祝福人类,祈祷和平,这才是我们对九一八最好的纪念。’那个时候我很震惊,我觉得作为00后能够讲出这样的话,拥有这样的胸怀格局,新时代的革命教育真的功不可没。”

  客观知晓历史比一味强调民族情感、民族自尊心更加重要。前一阶段有些‘抗日神剧’的播出,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历史误导,现在的孩子们应该有更大的人生格局,懂得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懂得自己的目标是要携手保卫人类和平。

  “作为纪念馆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逐步接近历史真相,然后把最真实的历史,客观的摆在孩子面前,协助让他们去了解和感受,而不是强加给他们带有倾向式的主观教育;同时要通过他们更愿意接受的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革命文物,了解革命传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社教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下,让孩子们了解中国革命,读懂中国故事,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力量,真正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在西安,无论是博物馆还是纪念馆,尽管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是,“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它们都承载、讲述着关于西安、关于中国的每一段生动的历史,承担着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历史责任。只不过,了解历史只是一个开始,用他们的努力,“让观众通过文化交流,沟通心灵,开阔眼界,增进共识,让人民在持续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养,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这才是像陈斌这样的纪念馆人最为重要的时代使命!

编辑:魏思明

上一篇:面对青春期孩子 家长首先要做到尊重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